11月15日上午10時,由江門日報社與江門市人民醫院聯手打造的“手術直播間”第三期節目在“直播江門”App播出,展示了“腹腔鏡全子宮+雙側附件切除”。該手術由嶺南名醫、江門市
11月15日上午10時,由江門日報社與江門市人民醫院聯手打造的“手術直播間”第三期節目在“直播江門”App播出,展示了“腹腔鏡全子宮+雙側附件切除”。該手術由嶺南名醫、江門市名醫、江門市人民醫院婦科主任熊小琴主刀,江門市人民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李焱主講。通過“手術直播間”,網友對腹腔鏡手術有了更直觀的了解。截至11月16日,本次直播共吸引了逾6.4萬人次圍觀,反響十分熱烈。
文/江門日報記者李銀換鄧榕通訊員曾冬怡
圖/江門日報記者鄧榕
專家風采
熊小琴:江門市人民醫院婦科主任,主任醫師,嶺南名醫,江門市名醫,南方醫科大學兼職教授。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婦科專委會常委,廣東省醫師協會婦產科電生理醫師分會委員,廣東省婦科生殖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精準醫學會婦科腫瘤分會委員,江門市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江門市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其具有開展四級婦科內鏡診療技術資格,擅長婦科腫瘤、宮腔鏡及腹腔鏡手術,能在腹腔鏡下完成復雜性全子宮切除、子宮內膜癌、宮頸癌及卵巢癌等四級腔鏡手術,宮腔鏡下子宮中隔電切除術、宮腔致密粘連電切分離術、粘膜下及肌壁間凸向宮腔的肌瘤切除等宮腔鏡手術。2013年及2017年分別獲江門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及二等獎。發表論文數十篇,承擔和參與省、市科研立項十多項。
李焱:江門市人民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從事婦產科工作近20年。熟練掌握婦科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的診斷和治療以及急危重患的搶救,擅長婦科腔鏡手術,如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子宮肌瘤剔除術、卵巢腫瘤剔除術、保留輸卵管的宮外孕等手術;宮腔鏡粘膜下肌瘤電切、宮腔鏡粘連電切等各手術。2008獲得江門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9年獲江門市優秀青年科技標兵稱號。
手術為子宮肌瘤患者進行腹腔鏡全子宮+雙側附件切除術
馮女士今年54歲,絕經1年。1個月前,在無明顯誘因下,她出現陰道少許流血,無腹痛、腹脹等癥狀。入院B超檢查后,確診為子宮肌瘤,直徑大概有6厘米。同時,其子宮內膜有不典型增生,考慮為癌前病變。經評估后,江門市人民醫院婦科制訂了詳細的手術方案,必須要盡快施行腹腔鏡全子宮+雙側附件切除術。
“一般來說,子宮肌瘤患者并不一定要切除子宮,但該患者肌瘤直徑達6厘米,且子宮內膜出現不典型增生,考慮到患者已沒有生育需求,為避免復發,因此切除子宮及雙側附件。”李焱說,腹腔鏡全子宮+雙側附件切除術,簡單來說,就是在全麻的狀態下,在病人腹部下開1個1cm、2個0.5cm的小切口,各插入一個叫做trocar的管道狀工作通道,之后一切操作均通過這三個管道進行;再用特制的加長手術器械在電視監視下完成與開放手術同樣的步驟,達到同樣的手術效果。
當天上午10點左右,在完成麻醉、消毒等一系列術前準備后,手術正式開始。主刀醫生熊小琴先為患者建立氣腹。這是腹腔鏡手術成功的關鍵,在手術前必須先建立人工氣腹,使腹膜壁與臟器分開,腹腔擴大后便于手術,且避免套針穿刺入腹腔時損傷器臟。隨后的步驟為子宮+雙側卵巢切除,這是本次手術的難點。
“膀胱與宮頸是緊貼著的,我們需要切斷的子宮血管與輸尿管挨得很近,而且在切除子宮及血管時,需要運用電刀和超聲刀,可能會傷及膀胱和輸尿管。”李焱說,這就要求手術者要有豐富的經驗,能冷靜處理,全神貫注,同時隔開周圍組織時要避免傷及“無辜”。
“等著看這么大的東西是怎么拿出來!”“說不出來的神奇,這么小的開孔可以做這么大的切除。”……對于本場手術,網友們最關心的問題莫過于切除的子宮和雙側附件是怎么從患者體內取出的。熊小琴給出了答案。在完成子宮和雙側附件的切除后,她利用患者的自然通道——陰道取出組織。取出組織后,醫生為患者分別縫合陰道及腹壁傷口。
李焱表示,對于需切除子宮的患者可以將子宮從陰道中取出。如果是卵巢囊性腫物患者,可以先把囊腫從卵巢中剝離下來,然后把標本袋放入腹腔,再把囊腫裝入標本袋。隨后,將標本袋部分拉至腹壁切口外,刺破標本袋內的囊腫,在避免囊液漏到腹腔里的情況下將囊內液體吸出,最后將囊壁和標本袋取出腹腔。如果是較大的實性腫物,如子宮肌瘤等,則用子宮旋切器將子宮肌瘤旋成條狀后取出,或者在單孔腹腔鏡內將肌瘤拉至切口位置,用刀切成條狀后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