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的PUNCH任務剛剛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其太陽觀測儀器拍攝了第一批圖像,前所未有地揭示了太陽的外層大氣。隨著四顆衛星組成的星座開始它的旅程,科學家們正準備對太陽日冕轉化為太陽風的神秘轉變獲得新的見解——太陽風是一種以戲劇性的方式影響地球的無形力量,從擾亂衛星到摧毀電網。 PUNCH窄場成像儀于2025年4月14日拍攝的首張日冕圖像顯示,相機對焦清晰,工作正常,能夠捕捉到日冕在太陽強光下的深場圖像。這幅圖像經過了濾鏡處理,以突出環繞太陽的更明亮的“F日冕”(也稱為黃道光)中可見的恒星。由于該儀器尚未完全對準太陽,因此在圖像中太陽位置的右側可以看到明亮的陽光閃爍。圖片來源:NASA 4月14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的窄場成像儀(NFI)捕捉到了第一道光——這組初始圖像讓我們得以一窺太陽外層大氣,即日冕。這一里程碑是美國宇航局(NASA)“統一日冕和日球層偏振儀”(PUNCH)任務的一部分,該任務首次在太空中打開了四個儀器艙門中的兩個。 兩天后,即4月16日,其余儀器——廣角成像儀(WFI)——也打開并開始捕捉圖像。 NFI的首批圖像將用于校準儀器并確認其指向精度。圖像經過濾波處理,突出了太陽周圍的星場,其中部分雙魚座清晰可見。太陽本身被遮光體(一個覆蓋其明亮中心的圓盤,用于顯示微弱的日冕)遮擋,在圖像中央留下一個發光的環。 PUNCH(統一日冕和日光層偏振儀)任務的四顆衛星于2025年3月12日星期三部署完成。經過90天的調試期,PUNCH任務計劃進行至少兩年的科學觀測。圖片來源:NASA PUNCH任務于3月11日搭載SpaceX獵鷹9號火箭發射,NFI于次日與火箭分離。PUNCH由四顆繞地球運行的衛星組成,它們將協同工作,對內日球層進行3D全球觀測。其目標是研究日冕如何演化并形成太陽風——一種在太空中持續流動的帶電粒子流。 NFI衛星于3月11日搭載SpaceX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并于3月12日從獵鷹9號火箭上部署。PUNCH是一個由四顆衛星組成的衛星星座,用于收集低地球軌道的觀測數據。它將對內日光層進行全球三維觀測,以研究日冕如何演變成太陽風。 NFI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贊助,由海軍研究實驗室(NRL)研發的小型外部遮蔽日冕儀。外部遮蔽器阻擋直射陽光進入主光學孔徑,主光學孔徑使用復合透鏡系統觀測太陽周圍的日冕和星場。偏振光通過偏振濾光輪進行解析,圖像數字化則使用具有2Kx2K有效探測器面積的CCD相機進行。 “我們很高興看到NFI的首批圖像,”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日冕和日球物理部門負責人羅賓·科拉尼諾博士說道!斑@是PUNCH任務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對整個團隊辛勤工作和奉獻精神的肯定。我們迫不及待地想利用NFI以前所未有的細節研究太陽日冕,并進一步了解太陽風的產生機制! 在接下來的幾周內,PUNCH團隊將改進航天器的指向,并校準NFI,以減少雜散光。完成后,NFI將能夠捕捉到日冕的詳細圖像,類似于其前身——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開發的緊湊型日冕儀(CCOR-1)所拍攝的圖像。 通過捕捉日冕物質拋射(CME)的演變,PUNCH將為科學家提供有關其形成和傳播的新數據。這對于理解和預測這些事件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可能對地球造成重大破壞,包括衛星損壞、無線電通信中斷和電網故障。增強的預測能力還將保障在行星際空間運行的機器人探測器的安全。 PUNCH目前處于為期90天的調試階段,在此期間,四顆航天器將調整至最終軌道配置,并對儀器進行校準。調試完成后,PUNCH將開始為期兩年的初步科學任務。 PUNCH(統一日冕和日光層的偏振儀)任務是由美國宇航局(NASA)牽頭的一項研究太陽外層大氣(日冕)如何轉變為太陽風——太陽風是流經太陽系并影響太空天氣的連續帶電粒子流。PUNCH由四顆在低地球軌道協同工作的小型衛星組成,可生成日冕和內日光層的3D廣角圖像。其目標是更好地理解日冕物質拋射(CME)等現象,并提高我們預測可能干擾地球衛星、通信和電網的太陽風暴的能力。PUNCH將于2025年發射,代表一種新型太陽觀測站,可以捕捉太陽與地球之間動態演變的空間。 |
|手機版|搜索|焦點光學|光電工程師社區
( 鄂ICP備17021725號-1 鄂網安備42011102000821號 )
Copyright 2015 光電工程師社區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申明:本站為非盈利性公益個人網站,已關閉注冊功能,本站所有內容均為網絡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您對某些內容有質疑或不快,請及時聯系我們處理!
© 2001-2022 光電工程師社區 網站備案號:鄂ICP備17021725號 網站公安備案號:鄂42011102000821號 Powered by Discuz! X3.2
GMT+8, 2025-4-30 23:50